11月6日上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座谈会在南京大学逸夫馆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规划处处长徐青森、成果处处长魏贻恒,经济科学出版社社长孔和平、副总编吕萍、副社长唐俊南,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副处长王伟,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校长助理周宪以及南京、安徽和苏州地区重大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及所在高校社科(科研)处负责人等30余人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张东刚副司长主持。
洪银兴代表南京大学致欢迎辞。张东刚副司长介绍了重大攻关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并就如何选好题和如何做好题进行了深入地阐述。他强调,重大攻关项目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在选题中要避免空、大、全。课题组要加强分工协作、协调整合,注重团队建设,科研管理部门要创新管理、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形成标志性、原创性成果。
曲福田、董健、张宪文、沈荣华、莫砺锋、风笑天等首席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项目管理、提升项目研究质量、产出标志性成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纽约国际官网朱士群教授出席座谈会并发言。他简要汇报了所主持的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进展情况,对项目的设计和管理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张东刚副司长认真听取了与会专家的发言并表示,社科司将进一步反思重大攻关项目的定位,推进重大攻关项目相关管理细则的规范化和细化,进一步突出重大攻关项目评价中的质量导向和创新意识,努力培育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项目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推动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在整个社会内部的共享。
据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教育部2003年启动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六个子项目之一。重大攻关项目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为主攻方向。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联合研究。每年评审立项40个,每项资助30万-80万元。截至目前,共设立235项,资助经费近1.8个亿。会聚了研究人员3000多名,已推出学术专著70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6000多篇,提交各类咨询报告800多份。首批成果共34本已于日前由经济科学出版社统一出版。
截至目前,安徽省共获得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