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江露露 通讯员 褚晶晶
他叫程江涛,21岁,是安庆师范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他有架相机,还有一颗热爱新闻的心。
她叫胡玉娣,90岁,是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华阳村的村民,她有个53岁的脑瘫儿子,以及一颗慈母心。
他拍摄了一组名为《九旬老母照顾脑瘫儿子50载》的照片通过网络发布,同时设立网络公益项目,20多天时间,5万多条评论,1227名网友为老人捐款50050.69元。1月份“安徽好人”中胡玉娣位于榜首,并再次成为3月份“安徽好人”的投票对象,一场通过自媒体的公益援助计划圆满完成。
自媒体时代下的摄影小伙
“这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媒体人。”3月11日,安庆师范学院内,程江涛这样告诉记者。所谓自媒体是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
程江涛喜欢新闻,爱好摄影,平常使用微博、微信、QQ以及论坛,这个寒假里他签约了CFP(图片商务平台之一),他说:“这个寒假里,我的拍摄题材从校园走到社会。”也是在这个寒假,他体会到通过摄影、通过自媒体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2012年,程江涛从宣城考到安庆师范学院,选择了新闻专业,大一时他有了第一架相机,相较文字报道,他更喜欢图片新闻。随后他进入学校的记者团拍摄一些校园题材的照片,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和小伙伴们的切磋,程江涛的摄影水平很快提升,对新闻的认识也有所变化。他说:“最先开始觉得新闻摄影是一种客观真实的记录,通过一系列的磨练后觉得客观真实中还要有摄影者的人文情怀。”
大三寒假,程江涛与一家图片商务平台签约,开始向该平台提供图片素材,也是在寒假中,他来到了同村的胡玉娣老人家,《九旬老母照顾脑瘫儿子50载》是他第一次向CFP提供的照片,也是他第一次尝试让镜头走出校园。当他见到老人第一眼的时候,老人充满沧桑感的双手和脸庞便打动了他,他觉得“如果我拍得好,这组片子一定能震动人心;如果我拍得好,这组片子一定能对老人有所帮助”。
从拍摄到援助的精心筹备
为了拍好照片,程江涛在老人家整整呆了2天,拍摄了200多幅照片,最终腾讯网“图片故事”在2月1日刊发了11幅,评论达5万多条;为了做好公益,他对5万多条评论逐一浏览,和华阳村村委会、溪口镇民政所对接,为老人建立起网络公益项目。
“最初是听亲戚说起村里有这么一个老人,我便觉得是个挺好的题材。”程江涛说,随后他带着相机来到老人家,围绕老人拍摄了一天的生活,离开时约好第二天早上8点再来老人家,陪老人逛街买年货,结果第二天一大早程江涛到老人家时老人还没起床,大门紧锁着。程江涛不忍心喊,便在门外冷风中等候了足足两个小时。两天里,他陪老人吃饭、干家务、逛街、照顾病人,拍摄出200多幅照片。
2月1日,腾讯网刊发了《九旬老母照顾脑瘫儿子50载》组照11幅,全方位展示了老人对脑瘫儿子的照顾,手部和脸部的特写十分感人,几日内便有5万多条评论,被各大网站广泛转发,并在当地论坛形成爱心接力,众多网友自发前往老人家里看望。
随后,程江涛通过大学老师联系到网站编辑,公布了老人的银行账户和地址信息,同时,他联系村委会以及民政所,掌握了老人低保等资料,2月3日,通过网络公益平台,名叫《九旬老母照顾脑瘫儿》的公益项目建立起来,计划募集资金5万元。
“公益平台给我的建议是3万元,毕竟是网络募集,额度太大很难完成。但是我算了一下,觉得3万元不够,而且通过评论来看筹集5万元问题应该不大,所以没有听从建议而将募款目标定为5万元。”程江涛说。他在项目里一一列出资金需求:一个取暖器100元、两床被子和褥子600元、一个电饭煲150元、一件老人穿的棉衣(小号)250元、总共1100元;另外,给老人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补充费用,希望能筹到39900元,累计50000元。
23天,1277名网友捐款50050.69元,2月26日,这个公益项目圆满完成。
众人帮扶改变老人生活状况
3月初,程江涛开学前夕再次来到老人家中,老人家里堆放着很多米、面、油、被子等各类食品和日用品,期间省级多家媒体单位对老人进行了采访报道。2月17日,1月份“安徽好人”公布,胡玉娣位于榜首,3月份“安徽好人”的网络投票已经开始,胡玉娣仍位列其中。
“很多爱心人士不远千里,来到老人的家里,送来轮椅、年货、钱等等。”程江涛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从宣城市赶来捐赠的叔叔。在老人家中,那位叔叔的眼眶都湿了,在临走前还把自己身上的外套脱了下来,送给胡玉娣的儿子。
“每天几乎都有一两拨人到胡奶奶家来看望他们。”程江涛说,老人一开始并不知道捐助的事情,还一直疑惑着为什么这么多人往她家送东西。“这是自媒体公益的一次探索,我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圆满,收获也特别多。”程江涛最后说,“我现在知道,无论是做新闻还是摄影,都得有人文情怀,运用好这份人文情怀真的可以改变另一个人的生活。”
目前,程江涛已经退出了学校的记者团专心考研,但他手中的摄影策划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