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安徽日报》B4版以“一个‘考研班’的追求”为题大篇幅报道宣传纽约国际官网考研新闻
一个“考研班”的追求
一个班58名毕业生中,45人报考硕士研究生,43人被录取,通过率高达95.56%。这个班的背后,是一群什么样的学生和老师——
■ 本报记者 胡劲松本报通讯员 陈东
考研并非逃避现实
毕业前的安庆师范学院环境资源专业男生520寝室内,和许多大学男生寝室没有任何区别,简单、凌乱。唯一不同的就是今年这个寝室8名小伙子中有7名考研被录取,而另一位压根就未报考。
对此,8位男孩十分淡然:“考研不是大学生唯一的选择,也不是逃避现实,只是想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舞台。 ”事实也证明了一点,现在也有被录取的同学,选择了赶赴外地就业。
“人生就是一个不停攀登的过程,我们要追求上进,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既然选择考研就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考取了重庆大学的杨云开说,2008年底,他因在校表现优秀被确定为选调生。这就意味着他提前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就在他去省里参加选调生培训时,小杨却放弃选调生机会,专心考研。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杨云开说,自己是当地第一名大学生,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考研让自己这个梦更近了一步。此后,他便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地追求梦想。
苦读之余更会巧读
“校园里都没有闲散的人”,在考取中国矿业大学的胡庆杰眼里,身边的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学习。除了教室、图书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学生读书的身影。
而在拥有百多年历史的老安徽大学校园阅报栏前,更有一个特别的景象:冬天,太阳穿过楼房的缝隙在地上照射下来,形成一个明亮温暖的光圈。这时,有的人都会跟光线的移动挪动位置,把自己放在太阳光里。由于考研的人多,看书的地方有限,阅报栏、宣传橱窗这些地方都成了学生们的复习场所。
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休息,考研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能充电的手电筒。等别的同学休息了,就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 520室的寝室长朱普国说,校园里,只要哪里有灯光,哪里就会有我们这些追求梦想的考生。
除了苦读,他们还会巧读。520寝室创造出“晚会”制度。每天晚上,同寝室的同学都会抽出时间,在一起互相考一考政治。通常都是选择题,会的就放过去,不会就拿笔记下来。对这种学习氛围,朱晓玉带着感激说:“特别是前期,朱普国讲政治习题的时候,我许多都不懂。我于是加快了进度,赶紧看书,这对我的帮助很大。 ”
胡仁超考上的是北京理工大学的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由于是跨专业报考,部分专业比较薄弱,他就天天挤进化学专业课的考研学生中复习,不懂的地方就随时请教化学专业的同学。而每个报考学生都有相关老师的热线电话,学习中的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请教,老师也热心解答。
提高素质是最终目标
“考研也是磨练自己的一个过程,提高素质才是最终目标。 ”资源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经田说,这批考研的同学除了成功冲关的冲劲,他们还有着融入社会敢于实践的热情。最近,安庆师范学院的一项高新科研技术在当地一家著名化工企业成功实现转化,而参与者中也不乏学生的身影。
杨云开还在大二时,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比赛。后来,这个《欧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获得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并在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优秀奖。虽然在大四时,因为考研时间紧张而被迫退出。但是,他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考研复试中,当被问到“脱氮”与“除磷”能否同步处理时,他很快就运用参加创业计划中积累出来的经验作出了回答。
“从这一点看得出,我们的考研不是简单的应试教育,而是好学风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对此,负责组织指导这些学生的周葆华老师自豪地说。